7月1日,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殘特奧會”)深圳賽區首賽——自行車賽在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和龍口水庫啟幕。為“打好第一槍”,深圳供電局實行準軍事化保電模式,通過“五長聯保”的責任擔當與“科技保電”的創新賦能,讓每度電都能安全、可靠地送達賽場每個燈頭。
“五長聯保”,100%完成賽前保電任務
6月23日,在龍崗區龍平路220千伏輸電架空線上,一根隨風搖曳的風箏線牽動著該片區輸電線路“片長”毋松濤的心。他趕忙帶領班員奔赴現場,用“激光炮”將這根“隱患線”灼燒于無形。“能即刻消除的隱患,我絕不留到第二天。”這是毋松濤在簽訂責任狀時許下的承諾。
8公里外的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凌晨5點天蒙蒙亮,深圳龍崗供電局的保電“館長”蕭新敏帶著17名組員整裝“赴考”,對當天測試賽各重要負荷點開啟全天候不間斷巡查。直到深夜12點最后一場測試賽燈光熄滅,蕭新敏和4名骨干又對館內供電設備展開復盤、試驗。
在深圳供電局,共有391名像毋松濤、蕭新敏這樣帶“長”字的一線保電人員。早在2024年10月起,該局就圍繞零故障、零閃動、零差錯、零投訴“四零”目標,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制定41項保電任務,逐項落實、銷號。這當中,“五長聯保”準軍事化管理體系是核心保障機制。
“我們參照戰區作戰模式,明確崗位職責和到位標準,在每個場館、每條重要線路、每座保供電站、每個重要點位分設‘館長’‘線長’‘站長’‘值長’,并將相鄰保電片區劃為一個片區,設置‘片長’,形成‘五長聯保’格局。”深圳供電局十五運保電辦負責人鄧世聰介紹道,“五長”實行包干制,全程參與保電,改變了以往指令層層下達的指揮管理模式。一旦出現異常,“館長”可以直接聯系其他“四長”及時處置,高效保障電網和賽場內每項任務、每個環節、每個設備均到崗到人。
此前,深圳供電局創新推出“八個100%”專項行動,全面覆蓋設備運維、風險防控等重點保電領域。目前,深圳供電局“五長”及其團隊,通過深入實施“八個100%”專項行動系列舉措,已對此次殘特奧會自行車賽所涉線路設備開展5輪精細化巡檢和隱患排查治理;編制“一館一策”,并在針對賽場的深度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中,協助賽場開展大負荷測試,完成全部19項隱患整改。
“智慧哨兵”織密地空監測網絡
保電場上只有“金牌或失敗”,沒有“銀牌”可言,準軍事化的保電模式更需硬核技術作支撐。
自行車賽場內,關鍵供電設備都裝有數字化監測終端和智能小微傳感終端。這些小小的“智慧哨兵”看似不起眼,卻能發揮大作用,實時監測設備溫度和負荷變化。
“在保供電變電站和輸電線路,我們也部署了數字化監測終端和智能小微傳感終端。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從賽場逐個設備、逐條線路溯源到500千伏變電站及線路,實現全鏈路透明化監控。”鄧世聰說。
還有更多“智慧哨兵”登場,形成“地面+空中”立體監測網絡: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在全市輸電架空線路視頻“天眼”全覆蓋的基礎上,推進所有輸電電纜通道視頻全覆蓋;變電管理一所運用自主巡檢式無人機與搭載紅外熱成像、局放檢測等尖端傳感器的巡檢機器人,實時傳回巡檢畫面并研判故障、分析隱患……機器代人取代人海戰術,讓每度電從大電網到小燈頭的輸送有了更精細的管控。
“過去我們爬塔登桿檢測線路,現在無人機自動定位風險點。”深圳龍崗供電局保電“值長”龍海波說。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上空,搭載毫米波雷達的自適應巡檢無人機沿線路展開巡航。這架集物聯網、AI、5G技術于一身的無人機,已成為龍海波的好搭檔。
繼電保護裝置則是變電站內的“哨兵”,站內故障來臨時可自動將故障設備從電力系統中切除。深圳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專家馮宗建牽頭研制的繼電保護多路出口脈沖測試儀、便攜式高精度數模一體繼電保護測試儀等,能高效驗證繼電保護裝置在復雜邏輯下的動作行為,減少繁瑣的驗證流程,讓變電站“哨兵”穩定運行。
“在這次比賽中,我們還運用了智慧保電系統,24小時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況,確保賽事期間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電鴻物聯、AI、數字孿生、電碳數據等技術也將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保供電工作中持續發揮作用,共筑堅強的電力防線。”鄧世聰說。
(楊晶晶 鄭培鈿 鄭維宸 徐瑩 謝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