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21時整,亮燈后的“村超”足球場。 謝釋與 攝
夏忠花,一位60多歲的大娘,正在清洗被洪水泡過的遮陽傘。她在“村超”足球場正門那兒有個流動小攤,賣烤腸、洋芋。“一個多星期了。”她向記者反復叨念著這次洪水的破壞性,時不時打量著來往穿梭的運泥車。
而在“村超”足球場,草皮全被沖走,排水溝里盡是淤泥,球場變成了一塊泥糊糊的赤地。貴州榕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體育訓練中心主任唐龍正張羅著球場重建的事情,看見記者來采訪,說道:“等我五分鐘,我要先建個工作群。”而他眼睛一直盯著球場上來來往往的機械設備。
其實洪水退去時,“村超”的一些球員、啦啦隊員,附近的村民就自發地來進行清淤了,但還是太慢。“縣里讓我們加快進度。”唐龍說。
正值“七一”,榕江縣委、縣政府做出了加快“村超”球場復電的部署。由榕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包干的“村超”現場忙碌得像開始了一場新的球賽,發電車、鉤機、鏟車來來往往,把赤地變成了工地。
在“村超”球場入口的街道上,7個精壯漢子掌控一條10多米長的高壓水槍,龍蛇飛舞,淤泥紛紛退去。他們是從貴州丹寨縣過來的退役軍人和村干部,向世江是其中一員,他告訴記者,6月24日洪水退去的時候,他們就來了,“街道上的泥快齊膝蓋了,車都開不進來。”
為了同一個復電目標,貴州電網公司遵義、安順供電局兩支隊伍共70人也在早上8點進駐了球場。前者負責高壓,后者負責配網。球場周邊泥濘不平、雜物堆砌。遵義習水供電局現場搶修作業團隊負責人楊爍笑著說,他們碰到一個挖機師傅,在說明來意后,師傅毫不猶豫地干了兩小時把道路疏通。“我們很感謝他,還沒來得及表達,他就開著挖機走了。”
兩臺630千伏安的變壓器因洪水浸泡受損嚴重,無法修復,而球場上的配網線纜也是如此,“都得換掉”。經過約8小時奮戰,他們換了2臺配變,敷設電纜3千米。
球場的西北側有兩頂帳篷,幾張椅子,自然辟成了休息就餐場所,一個滿臉胡子的大叔吃著盒飯,看見記者,很自然地介紹:“我是鏟泥巴的。”聽聞水淹了“村超”場地,他安排好了家里,就召集4臺鏟車過來了。
“您晚上住哪里?”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胡子大叔哈哈一笑,“就在車上,酒店還是留給外來的支援隊伍住。”看來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主人”。他叫賈應科,家在80公里外的黎平縣,今年剛好60歲。
21時整,隨著低壓開關的合閘,榕江縣“村超”足球場燈光在昏暗了一周之后,“刷”地亮起。現場的人幾乎睜不開眼。
晚上,夏忠花走到“村超”球場邊,看著亮起的燈,對她而言,亮燈就是“村超”比賽每晚100多元收入的生活依托。而對賈應科而言,“村超”是一種說不清的感情寄托,“我喜歡看球,現在就想著重新開賽的場面。”
問及“村超”何時開賽,唐龍想了一下,“計劃一個月后。現在草皮已經有商家認捐了,臨時看臺正在訂做。今晚就開始圍蔽作業。”
南網報記者 毛春初 通訊員 譚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