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貴州榕江、從江、三都三縣遭遇兩輪特大洪水,電力設施嚴重受損,數萬用戶用電告急。面對這場與時間賽跑的較量,南方電網公司充分發揮“全網一盤棋”優勢,統籌全網資源,重裝重兵千里馳援,特別是以科技為刃、協同為盾,在泥濘中開辟出一條條“光明通道”,用智慧電網筑起抗洪保電的鋼鐵防線。
“應急一張圖”:智慧大腦秒級響應
6月24日凌晨,暴雨紅色預警拉響,貴州電網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大屏瞬間亮起“作戰模式”,一塊覆蓋全域的“應急一張圖”實時跳動著數據:氣象預警、線路故障、搶修隊伍位置……這個集成10余類外部數據的智慧中樞,應急響應效率大幅提升。
“通過多源數據融合分析技術,不僅實時展示輸電線路、變電站的運行狀態,還能結合地災隱患庫精準定位高風險區域。”貴州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經理張迅介紹。
6月28日當第二次洪峰來襲時,“應急一張圖”數據全景透視:可視化展示全省輸電線路、變電站信息等,生成電網防汛重點清單,精準鎖定榕江、三都等受災地區,系統在15秒內精準匹配出241支搶修隊伍、5586名應急隊員的調度方案。
“傳統指揮依賴人工匯總信息,現在通過三維數字化模型和AI算法,能實時生成最優搶修路徑?!睆堁钢钢笃辽系臒崃D解釋。
前方全力搶修復電,后方數字平臺高速運轉。貴州電網公司融合電網地災隱患庫、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共享數據及實時降雨信息,精準鎖定五縣區162條線路、170個關鍵區段的潛在風險?!跋到y成功預警8起次生災害風險,指揮部提前部署避險措施。”貴州電網公司智能作業中心(以下簡稱“智能作業中心”)值班長蒲陽說。
“空天地協同”:立體作戰破困局
榕江,積水深度一度達數米,傳統搶修作業難以開展。國家級電力應急特勤隊迅速出動,調集了廣東、廣西的30余臺大型排澇車和330套烘干設備,排澇能力是傳統設備的5倍。
在錦州新城小區,大流量排水搶險車連續作業48小時,抽排積水12萬立方米,為地下配電房搶修贏得寶貴時間。而智能烘干設備能在6小時內完成被淹設備的絕緣恢復,將復電時間壓縮70%。
另一方面,馳援隊伍攜帶重載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等各類裝備24臺,奔赴貴州三都和從江受災現場。在三都都江鎮柳疊村,道路因山體滑坡中斷,搶險物資運輸成為難題。最大載重250公斤的重載無人機,跨江跨山吊運電桿、導線、金具等搶修物資,解決了搶險一線的燃眉之急。
同時,勘災無人機也大顯身手,在高空對受災區域的輸電線路、桿塔進行全方位巡查。在三都都江鎮35千伏響江線,智能作業中心應急勘災組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呼嘯升空,迅速鎖定泥石流造成的線路斷點,高清影像實時回傳指揮部,為精準制定搶修方案贏得寶貴時間;在從江下江鎮,固定翼無人機如離弦之箭,快速對10千伏平九線受災情況進行勘察……準確率達85%,單圖識別效率相較傳統人工分析提升了5倍。
“電流加熱法”:實現設備原地復活
在榕江10千伏忠三線、忠江線搶修復電任務中,面對浸泡超48小時的低壓電纜,傳統烘干法因導線內部潮氣無法排出而陷入僵局。貴州電網公司畢節供電局技術骨干連夜組建攻關小組,創新推出“電流短路加熱干燥工藝”:在電纜首端接入交流焊機,尾端實施三相短接,通過控制120安恒定電流使導線升溫至60℃,利用熱對流原理逼出絕緣層水汽。經過30多小時持續作業,較常規更換設備方案節省36小時工期。
在清淤環節,構建“四維作業體系”,用高壓水槍沖洗配電設備淤泥,采用工業級烘干機對設備進行恒溫除濕,運用絕緣搖表實施“CT式”檢測,最終形成洪水浸泡電氣設備修復手冊。
在10千伏忠江線搶修現場,無人機紅外測溫儀發現3處隱蔽性接頭受潮,技術人員立即采用帶電解剖檢測技術,在不中斷臨時供電的情況下完成缺陷處理,該工藝較傳統停電檢修效率提升3倍?!拔覀儧]換一臺變壓器,沒撤一根主干電纜?!碑吂澒╇娋謸屝蕃F場負責人張華介紹,通過技術創新,為此次搶險節省了設備更換的成本。
(陳舉 班國邦 王興蘭 龍定錦 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