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電網公司計量中心(以下簡稱“計量中心”)憑借其近零碳示范園區的創新實踐,成功通過南方電網公司驗收,并榮獲優秀評級,成為南方電網首個獲得“碳中和認證”的計量中心。這一成果不僅為云南省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示范樣板,也為南方電網生產類園區的近零碳建設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
自主研發“碳管家”
實時管控“碳排放”
云南憑借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在綠色轉型中占據先天優勢。計量中心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主動承接南方電網公司近零碳示范區建設任務,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成功打造出一個集“風、光、儲、充”于一體的低碳示范園區。
在計量中心近零碳示范區,每一個細節都踐行著綠色、低碳運營的理念:充分利用建筑空間,建成“屋頂光伏+太陽花+風機”新能源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達123.6千瓦,并配套2套50千瓦/100千瓦時儲能系統,實現光、儲、充協同運行;園區作業叉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配備360千瓦充電樁,大幅降低交通碳排放;采用全電廚房、太陽能+空氣能熱水系統、太陽能路燈等綠色設施,最大限度減少化石能源消耗。
而在計量中心辦公大樓里面,超大的LED顯示屏上實時躍動著園區當天的用電量數據,以及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的監測數據。“這是計量中心自主研發的‘園區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猶如一個睿智的‘碳管家’,該系統涵蓋能源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大屏展示系統,集成充電樁、光伏、儲能、用電量的數據監測和碳排放核算,可以實現數智化碳排放精準核算、管理。”計量中心數據及系統監控分析員劉婉媛介紹。
為盡可能減碳降碳,計量中心還成立碳排放管理小組,建立了碳排放管理體系,形成《碳管理體系手冊》《碳管理程序文件》《碳排放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體系制度文件。針對主要耗能部門,如充電、光伏、辦公、照明、廚房、熱水等,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與考核要求,強化碳排放管理,確保低碳運營規范化、長效化。
打造“黑燈工廠”
年檢300萬只計量器具零差錯
計量中心積極探索智能制造與綠色生產的深度融合,通過數據驅動決策優化、全域柔性調度、智能深度集控等技術,實現集中檢定全流程無人化運作,打造高效低碳的“黑燈工廠”。
踏入計量中心打造的這座“黑燈工廠”,仿佛置身于一個未來感十足的科技空間。以往需要眾多工人穿梭忙碌、燈火通明的電能表檢定景象不復存在。檢定室內光線昏暗,僅有幾盞微弱的指示燈閃爍,卻絲毫不影響檢定流水線的正常運轉。各類智能設備在預設程序的精準指揮下,安靜而高效地運作著。機械臂靈活地伸展、抓取,將一只只電能表準確無誤地放置在檢測工位上;傳送帶平穩而快速地運行,將檢定完成的器具輸送到下一環節,整個過程悄無聲息,卻又秩序井然。
“計量中心集合數字技術、智能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實現物流輸送、檢定檢測、倉庫存儲全流程無人化,通過這個‘黑燈工廠’,每年完成全省300余萬只計量器具質量把控,誤檢率、錯檢率均為零,工作效率較以往傳統模式提升了10倍,人力資源投入下降了75%。”計量中心計量檢定班副班長高麗萍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創新研發的“綜合能源協調控制裝置”成為能源管理的核心利器。該裝置集成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充電樁等多種新能源設備,具備安全故障檢測和寬頻擾動抵御能力,有效提升園區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實現低碳園區“源網荷儲”的靈活調控和高質量供電。目前,該技術已申請15項發明專利,設備經過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計量中心近零碳園區的建設不僅實現了環境效益,還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據統計,園區年發電量約17萬千瓦時,可滿足辦公用電需求并支撐部分生產用電,降低對傳統電網的依賴,節約用電成本。在減排方面,園區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1噸,相當于植樹造林5000多棵,為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和氣候變化應對作出積極貢獻。
此外,園區依托“電力科普體驗中心”,積極開展節能降碳、綠電綠證等科普活動,年內已接待外來參觀學習7次。
下一步,計量中心將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電力科普教育基地開展低碳主題宣傳,推廣園區建設經驗。同時,園區將系統總結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云南省低碳園區建設提供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助力綠色低碳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楊曉華 胡凱 李琛)